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报告体会 > 观后感

《觉醒年代》观后感

时间:2024-01-26 12:34:16
《觉醒年代》观后感

《觉醒年代》观后感

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,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,这时候,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!在写观后感之前,可以先参考范文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觉醒年代》观后感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《觉醒年代》观后感1

最近,我观看了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,让我感慨万千。

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。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,一心想着救国,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: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,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,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,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,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,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,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,彻底消灭旧中国,建设新中国。

“南陈北李,相约建党”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。那么“南陈”与“北李”是如何认识,并走到一起的呢?他们的第一次交手,谈论的是什么问题?剧中一开篇,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。

开头几集,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,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。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,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。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,看起来极具感染力。

看《觉醒年代》就像在看历史,年代感、画面感极强。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。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,往往一出场,便令人肃然起敬,根 ……此处隐藏3751个字……觉醒年代》观后感8

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在中共广播电视台央视一套黄金档,播出了一部反映建党历程的电视剧——《觉醒年代》。

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以1915年的《青年杂志》,以五四运动、新文化运动为背景,讲述了李大钊、陈独秀、胡适从认识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,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,五四运动到建党的历史。

1915年9月,陈独秀在上海创办《新青年》,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,还将他们称为“德先生”和“赛先生”,整个中国为之一振;《新青年》实行同人编辑,宣传新文化、新思想,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,北京大学日新月异,之后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《孔乙己》也相继问世;在这之后,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打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,从此之后,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普遍传播开来。

在五四运动时,为支持学生运动,陈独秀和李大钊起草《北京市民宣言》,号召学生、商人,工人等,以直接行动对社会实行根本改造,并亲自上街散发《北京市民宣言》。陈独秀在散发宣言时被捕,五四运动风靡全国,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,中国代表拒绝签巴黎和约,取得巨大成果。

1921年7月,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,《新青年》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,完成了它的思想启蒙任务。

不少看过剧的网友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:20xx年最棒的剧集没有之一!正如剧名那样,整部剧想要再现100年前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,燃烧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觉醒年代。

整部剧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,让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现了人们眼前,表达了对事物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寻。

“因为我爱这个国家,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”,我们应该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以史为鉴,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《《觉醒年代》观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